热线电话025-85367442 13276687223(微信)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学校环境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学校环境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应遵循的原则。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教育现代化的到来。随着整个社会对高质量学校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整个社会教育系统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学校间的竞争正在变得日趋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学校面临的日益严峻的问题。学校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是学校品牌的竞争。教育要打破“千校一面”的现状,要形成不同学校的不同特色,实现文化的多元性,就要创立学校环境文化品牌,彰显学校鲜明个性。学校建设环境文化有章可循。能够按照一定的视觉流线进行个性化、规范性和统一性的规划设计,营造文化气息浓郁、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主题鲜明、文化特色突出的环境文化,从而提升学校环境文化品牌形象。
    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狭义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校园的文化活动风格和师生的行为方式及其价值观念,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与精神氛围。从教育的层面上理解校园文化应该是广义的校园文化,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其中,处于浅层的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的是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校园环境、图书资料、科研设备、传播媒体、文化设施及校园内开展的群众性的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技实践活动等;处于中层的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校规校纪和公约条例等;处于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教学科研活动、文体艺术活动和师表作用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如果就具体内容来说校园文化包括:价值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课堂文化、职工文化、社团文化、公寓文化、网络文化等。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使校园文化热潮在虚假的繁荣中透漏出苍白,师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也渐渐失去热情,而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者-——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也逐渐觉得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校园文化建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根本原因在于对校园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也就不能按照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去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为学校提供一种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活动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的,其出发点是人的全面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办学者应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不应局限于实现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是娱乐目的的狭隘认识。诚然,校园文化是有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娱乐功能,但这些功能充其量只有其功能的最低层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它更深的内涵。
    传授继承性,校风、教风、学校风气、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创造的,并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好象有一种遗传因子。无论什么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在这以后,必然传授继承下去,不因时期、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但是其精神本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教室文化是教室所具有的尤其指定精神和物质环境以及文化氛围,它不止含有教室卫生、环境美化这些个物化形态的内里本质意义,还含有作为教室文化主体的学生共同形成的学校风气、人际关系、心理氛围、规章制度和各种行为准则。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生存场所,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环境反过来又改造了学生本身,影响和决定她们的成长发展。
    学校与社会一样,面临着各种文化和思潮的渗透,和谐校园文化承担着对外来文化、西方文化、传统文化的整合并加以利用。“育人”是学校的核心和根本任务。通过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气节、科学的文化素养、深厚的人文底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识的新时代学生。校园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个性化、多元化、可持续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要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必须要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必须要有多元化发展的教师。但现行的各种教师培养发展机制,特别是各种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自上而下的评优制度,如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评比,都是“标准划一、名额分配、组织考核、领导决定”,使一些有特长有特色但个性“另类”的教师根本“排不上号”,十分不利于教师的多元化发展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小环境,为那些有个性、有特长、受欢迎的教师构筑专业发展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使每一位教师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表演的舞台。


智慧校园

创艺享服务

校园展览馆

联系创艺享

官方微信
  • 友情链接
  • 相关产品
版权所有:南京创艺享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3012253号    技术支持:南京创艺享